全区现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计235家,2023年完成总产值121.4亿元,实现税收6.4亿元,解决就业超过3万人。但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区内建筑企业面临“接活难”的困境,2024年1-7月,我区累计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房建、市政项目35个,合同金额11.54亿元,同比减少12.5%、13.3%。
随着引江补汉、沿江高铁、呼南高铁、宜昌北站、三峡水运新通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十年投资有望达到万亿级别,加快央企国企与本地民企合作,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协召开了夷陵建筑产业集群提案专题协商会,综合各方意见,建议如下:
一、强化牵头抓总
一是明确牵头领导。建议区委、区政府明确一名区级领导主抓在夷央企国企的对接合作工作,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常态化机制,加快形成央地领导年度会晤机制、央企民企定期沟通机制、重大项目实时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央地合作体制机制。二是明确牵头单位。建议明确区住建局作为央地合作的牵头单位,定期组织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湖泊局等区直单位和相关乡镇围绕“国字号”项目交流信息、捕捉合作“商机”,为区内建筑业企业承接分包项目牵线搭桥。三是明确责任单位。建议将发改、交通运输、水利湖泊等部门和属地乡镇作为服务重大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定期到项目工地和施工一线对接,确保央地合作沟通顺畅。
二、强化服务至上
一是当好“服务员”。区直有关部门和属地乡镇主动服务、全力保障央企国企在夷重大投资项目的土地征迁和水电气网、生活物资供应,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服务有力。二是当好“信息员”。区发改局、区水利湖泊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和相关属地乡镇要主动为央地合作牵线搭桥,对工程建设和配套服务等需求信息,迅速反馈到区住建局,及时组织区内企业登门拜访、寻求合作。三是当好“督导员”。对已经开展央地合作的项目,区住建局要形成跟踪督导机制,定期组织合作双方“面对面”“肩并肩”交流沟通,及时协助解决央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区建筑业协会要引导本土企业主动向央企国企学技术、学管理,提资质、提能力,防止“内卷”“内耗”“内讧”,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成果运用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建议将央地合作作为“加分项”,对主动提供合作信息、促成区内企业承接央企项目的单位,在年底目标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对服务央地合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在评先表模、提拔重用等方面重点考虑。二是加大奖励力度。对主动与地方企业合作、优先使用夷陵产品、优先雇用本地劳务的央企国企,建议在全区“先进建筑业企业”等荣誉上给予重点倾斜;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央企国企,可以在后续夷陵本级项目建设中予以优先考虑,或向其上级公司请功嘉奖。三是给予政策扶持。对在与央企国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本土企业,按照政策在企业资质提升、表彰奖励、政策争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占领更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