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厂房是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运营管理的工业基础设施,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特点,是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招商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政府企业投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区自2007年开始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截至目前,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招商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建设有规模,但功能定位不精准。目前共建成各类孵化园标准化厂房园区5个(夷陵科技园、沪宜产业园、梅子垭综合产业园、东城科技园、高铁北站产业园孵化创新中心),总占地310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5个园区均以“科技”“创新”“综合”命名,但是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功能划分不明确,导致入驻企业大杂烩,不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利于集中高质量发展。
二是投入有力度,但体制机制不顺畅。5个园区中政府平台公司投资建设4个,梅子垭村投资建设1个(梅子垭产业园),总投资近8亿元。标准化厂房日常运营由平台负责,但产业定位、入园标准、招商政策、企业服务、退出机制分属不同部门,导致统筹管理不够、标准不一、合力不足,运行成本高。
三是招商有成效,但整体质效不够高。从量上看,5个园区目前入驻企业仅36家(其中梅子垭综合产业园招商入驻各类市场主体20家,多以门窗、家具为主),承租面积9万平方米,出租率约40%,各园区招商压力大。从质上看,招商入驻的工业制造企业仅4家,占入驻企业的11%, 规上工业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标准化厂房长期存在的招商难、退出难、经营难现象未有效破解。
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开展了视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全国招商引资取消土地优惠政策和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标准化厂房的意义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高现有资产利用质效,为迎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平台意义重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针对目前标准化厂房存在的责任主体不明、准入退出机制不全、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区政府研究出台推进全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重点对于政府平台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加强统一管理,主要就规划建设、管理主体、准入退出机制、租金定价机制、扶持鼓励政策、考核评价机制、企业日常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明确,为推动标准化厂房高效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建议根据现有标准化厂房的设计特点和已形成产业基础,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梳理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办法,逐步形成分工明晰、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为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创造条件。
四是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议由招商部门牵头,对已投入运营的园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政策兑现不到位、租金收取不及时、准入退出不规范等问题,为后续对标新政策加强管理,迎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招引更多高质量企业打下坚实基础。